上一主题:儿童心理问题的5大表现 |
关键词:儿童心理
2005年7月10日,当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参加结业典礼时,宁夏银川市13岁的小学毕业生秀秀(化名)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在给父母的遗书中,秀秀的话令人震撼:“我是个差生”“我死了可以帮您节约10万元”。在给班主任老师的一封未发出的信中,秀秀写到,班里的一个同学在跟她闹矛盾时总会不屑地说:“考六七十分的差生。”“差生”让秀秀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因为觉得自己成绩不好,是个差生,感觉难以面对父母可能是秀秀选择自杀的主要原因。
秀秀的死刺痛人们的心,然而,更令人忧心的是,秀秀的悲剧仅让我们看到了冰山一角,在当今中国,还有不少儿童像秀秀一样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特别是与学习有关的压力。这使儿童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快乐和轻松的童年生活,在紧张不安中过早地告别了童年时代。“童年恐慌”的现象正在整个社会蔓延。
扞卫童年的快乐是全社会的神圣责任。目前国际社会基本认同的童年概念包括:第一,我们必须将儿童当“人”看,必须承认儿童具有与成人一样的独立人格,而不是成人的附庸;第二,我们必须将儿童当“儿童”看,承认并尊重童年生活的独立价值,而不能仅仅将它看作是成人的预备;第三,儿童在成长阶段,应当为其提供与身心发展相适应的生活,儿童个人权利、尊严应当受到社会保护。
“童年焦虑”是指儿童因面临巨大压力而不能理解不能承受所导致的一种较强烈较持久的焦虑心态。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与学习有关的压力是他们面临的最主要压力,且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巨大的学习压力扭曲了儿童的学业动机和人格发展,导致儿童认知需要缺乏,竞争需要强烈,人际关系不良,使儿童失去快乐,童年过于短暂,甚至导致儿童厌学,厌恶生活,导致有些儿童采用极端手段来逃避压力。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为“童年焦虑”。“童年焦虑”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童年焦虑”首先表现在儿童承受着与学习有关的巨大压力。与学习有关的压力是儿童日常生活中面临的最主要压力。2005年9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9岁——18岁儿童的抽样调查表明,儿童的日常烦恼主要来源于与学习有关的压力。调查显示,儿童普遍感到苦恼的三个方面是:学业压力大(57.6%)、不被人理解(53.9%)、成绩不好(38.7%);儿童普遍感到幸福和快乐的三个方面是:实现了目标(48.7%)、学习成绩提高(42.4%)、受人尊重(39.2%)。这表明,儿童日常对幸福和苦恼的体验普遍都与其学习状况关系密切,学业上的成功往往是他们快乐的主要源头,学业上的压力和不成功往往又成为他们烦恼的源头。
调查还表明,较多儿童感到学习压力比较大,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感觉压力比较大的儿童越来越大。据中学生回忆,在读小学的时候,感觉学习压力比较大或非常大的学生有5.3%,初中的时候有55.3%,高中的时候有87.4%。考试是学习压力的集中反映,调查显示,49.6%的小学生、84.7%的中学生觉得考试带来的压力太大, 且随着年级增长,感觉考试压力大的儿童越来越多。
近年来,儿童的压力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对比1999年和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6岁——14岁儿童的抽样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儿童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儿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在增长,而娱乐休闲时间,以及睡眠时间却日益减少。
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学习日还是周末,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无论小学还是中学,超过一半的儿童写作业时间超标,并大大高于1999年的超标比例。由图2可以看出,与1999年相比,2005年,儿童能够自主安排的时间更少了。2005年,儿童的睡眠时间(学习日)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睡眠标准(9小时)的有45.7%,与1999年的46.9%的比例基本持平。
第二,“童年焦虑”表现在儿童扭曲的学习动机和较高的成就焦虑上。心理学研究发现,在人的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习需要其效果也是不同的。以学习知识本身为目的的认知需要,是最稳定、最持久的内在需要,而把学习作为竞争的手段从而提高自己在群体中地位的竞争求胜需要,是最消极、最扭曲的学习需要。竞争需要较强的学生攻击性也较强,他们很难体验到和谐与快乐,甚至无法接受别人的成功。沉重的学习压力和激烈的升学竞争扭曲了儿童的学习动机,强化了儿童学习的竞争需要,弱化了认知需要,使大部分儿童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持久的动力,陷入成就焦虑之中。
2005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6岁——14岁儿童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儿童学习的认知需要不足,仅30.3%的儿童是因为“喜欢读书”而学习,相当多的儿童是将学习作为实现理想(69.5%)、将来有个好工作(59.8%)、将来造福社会(58.3%),以及让父母满意(46.5%)的手段,还有一些儿童将作为竞争的手段,为了让同学看得起而读书(7.6%)。
另外,调查显示,对于本应成为儿童隐私的成绩及成绩排名,却有49.9%的儿童认为应该公开成绩,62.1%的儿童赞同成绩排名,73.6%的儿童认为成绩排名能够使人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水平,67.4%的儿童认为成绩排名能提高学习积极性,这也反映了相当多的儿童具有较强的竞争需要,他们将学习看作是一场竞争,把其他同学看作是竞争的对手,他们更关心的是与其他人的比较,总是担心不能超越别人或被别人超越,因此经常处于紧张不安之中,难以享受学习本身的乐趣,也影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第三,“童年焦虑”还表现在儿童焦虑不安的情绪体验和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上。台湾学者张春兴指出,当儿童感到周围环境中有太多的压力,而儿童又无法回避这一切时,就会对周围的一切产生不合理的恐惧反应,严重地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儿童因考试或学业压力而心情不好(76.2%)、郁闷(55.4%)和烦躁(54.2%),部分儿童因此睡不着(38.2%)、不想学习(25.1%)、自卑(24.5%),还有少数儿童甚至对生活绝望(9.1%),而且随着年级增高,这种情况呈增加趋势。
关键词: 广州青少年心理医生,广州青少年心理专家,青少年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