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两回事 |
亲人死亡之后,家属最先出现的就是哀伤反应。哀伤反应的核心“症状”表现,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而抑郁在状态,通常是在第二阶段的“体验痛苦”的末期出现,因为,知道死亡是必须要接受的事实,而是失去后的种种变化,让个体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会令到个体对逝者在生时的生活及情感,更加的怀念,前后对比,个体觉得无法应对这样的压力,从而出现了无动力,无希望,低自尊,无快感的为主要表现的抑郁情绪。
哀伤反应中的复杂哀伤跟重度抑郁的症状表现更为类似,但是这样的抑郁情绪与真正的医学模式下的“抑郁症”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中(DSM-Ⅳ)中是这样对哀伤反应中的“抑郁”和重度抑郁做出区别的,有如下表现则为重度抑郁而非哀伤抑郁。
1. 感到罪疚,但非因对逝者死时已做和没做的事而感到罪疚;
2. 有寻死的念头,但不是源于死了更好或认为应该与逝者同死的感觉;
3. 病态地认为自己一文不值;
4. 身心运动显著迟滞;
5. 持续并显著的功能性损伤;
6. 出现幻觉,但不是觉得自己听到逝者的声音或短暂地看到逝者的影像
病态的觉得都是自己的错,觉得自己是无能的人,没有具体人物事件的而感到悲伤,有想死的念头等等,这些都是抑郁的特征。
在下面的记录里面,刘姨的症状则是,有具体的丧失事件而导致的,情绪低落是有具体的对象的,她的症状更符合延长、夸大的复杂哀伤反应的诊断。
因为反复出现胃部不适,经常便秘或者腹泻,以及心慌头痛失眠等症状,50多岁的艺校女教师刘姨多次到心内科、消化内科就诊。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面,刘姨到消化科住了3次院。而从医生的多次检查来看,刘姨的胃病并不严重。更令人不解的是,经过多次治疗之后,她的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为此,消化科医生请来了神经内科医生。会诊中发现,虽然看起来和善开朗,但刘姨这几年一直在痛苦中无法自拔:至爱的丈夫三年前患上肝癌,不久离她而去,只留下她孑然一身。而对于目前的这种状况,刘姨经常自怨自艾,情绪非常低落。在医生的建议下,刘姨从消化内科转到了神经内科。
【点评】配偶死亡,是引发刘姨情绪低落和身体疾病的具体的丧失事件。哀伤反应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抑郁症发作的最初,往往是由于生命历程中所遭遇的丧失事件后,未处理的哀伤反应。
问诊实录:
转到神经内科,医生先给刘姨做了一下心理测评,发现其抑郁分和焦虑分明显偏高。从量表来看,刘姨患的是抑郁症。经过多次交流谈心,医生发现,从丈夫患病开始,刘姨心里确实淤积了很多负面情绪,也是从那时开始,她的身体出现越来越多不适症状。
【点评】不是抑郁症,而是复杂的哀伤反应(CG)。丈夫患病,会令到刘姨出现预期哀伤,这种哀伤反应,在多数的患病家属都会出现。是对丧失健康,丧失亲人的悲伤。预期哀伤未被发现和处理的时候,在丧失事件确实发生之后,容易成为阻碍家属正常哀伤反应的重要因素。复杂哀伤是“冻结”了的正常哀伤。
医生:身体不适主要有哪些?
患者:一开始是睡眠差,胃口差,之后渐渐出现心慌心跳,老觉得胸口像压着一块石头,不管吃什么下去,一会儿就觉得顶到喉咙口,而且老出现嗳气。晚上睡不好,常常躺在被子里流泪,白天上班又老觉得昏昏沉沉,见谁都不想说话,总觉得全身没力气。
【点评】哀伤反应会出现生理及心理的表现。失眠和没有食欲,是最大的表现。
医生:有没有查出什么毛病?
患者:做过几次胃镜,都确诊为浅表性胃炎,医生说这个不严重,但我吃了很多药,就是不见好。这次住院,同病房的几个病友都是胃肠道肿瘤,我整天看着很难受,老疑心自己也是这方面的毛病,也跟医生说了很多次,但一直都没查出来。你看我现在很瘦吧,以前不是这样,我就怀疑是得了胃癌。我老公是得肝癌走的,他生病的时候就是非常消瘦……
【点评】延长、夸大的复杂哀伤的哀伤者,由于情绪的持续低落,会导致生理上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从而令身体健康水平下降。此外,哀伤者会有可能因为对逝者的思念,而发展与逝者死前病症相似的生理症状。
和医生建立信任感之后,刘姨袒露了内心的彷徨:她当年和老公结婚后,一直尽心尽力帮其抚养前妻的三个儿女。几年后,刘姨的老公经济上遭遇困境,全靠她一人工作支持一家人的生活。那段时间里,刘姨怀了孕,但为了更好地照顾老公和前妻的子女,她狠心做了流产。自从三年前老公查出肝癌,刘姨顿时觉得自己失去了依靠。老公离世后,紧张、无助加上孤单,她开始整天自怨自艾,一时觉得年轻时太傻,一时又抱怨老公前妻的子女现在对她不好。此外,老年丧偶的打击使得她对未来忧心忡忡,缺乏安全感。
【点评】复杂哀伤的导致的因素之一,与哀伤者经历多次的重大丧失事件有关。家庭经济困难、流产,这些都是丧失事件,都会引发刘姨的哀伤反应。只是哀伤者未能发现,和没有做出及时的处理。过去丧失事件的未完成未处理,会导致面对更重大的丧失事件的时候,造成心理情绪认知的瘫痪,从而将本来正常的哀伤反应,延长化,复杂化,继而引发身心疾病。
同时,这里刘姨表现更多的情绪对过世丈夫的抱怨和对自己的责怪。说明刘姨对丈夫是有很多未完成情绪如愤怒,不满,对自己的未来的担忧等等,这些都是是哀伤未能释放的表现。此外,刘姨的情绪表现核心是焦虑,而非抑郁。其中对被遗弃焦虑和分离焦虑都是刘姨所担心的重点担心——这恰恰就是丧偶的哀伤者的最常见哀伤反应的表现。
因此,综合所有的症状表现,刘姨是复杂哀伤,而非抑郁症。
确诊为抑郁症之后,医生给刘姨开了缓解情绪的药物,但她一开始不肯吃,担心药物的副作用。经过医生反复耐心开导,刘姨总算同意吃药。同时每周还接受一次心理治疗。两个月之后,她已经有了很大好转,到四个月的时候,刘姨基本痊愈。她跟医生说:“我现在发现几个仔女都对我挺好的,经常来看我,带我去喝茶,和亲生的也没什么分别。”潘小平说,其实,刘姨的子女一贯对她如此,真正改变的不是别人对她的态度,而是她看待别人的态度。
【点评】“基本痊愈”是真的吗?刘姨是复杂哀伤,为何按照抑郁去治疗看起来有效?由于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及激素水平的下降,本身产生快乐的激素已经不足,采用药物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激素水平的平衡。但是,并不是所有药物对复杂哀伤(CG)都能起效。三环类抗抑郁药并不能减轻CG症状。
是什么在起效?
在这个治疗当中,最为关键的并不是药物,更是面对面的面谈。因为,对于哀伤者来说,能够找到一个信任的人,去倾诉关于丈夫的死亡,谈论她的担心和忧虑,她的不满,释放对丈夫的未表达的情绪完成对丈夫的未完成事件,这些都是能够将“冻结”的复杂哀伤,重新化解,当哀伤能够流动起来的时候,就是哀伤可以完成之时。
有效的倾诉可以帮助促进哀伤的完成。此外,当刘姨能够感受到来自孩子的接纳,对缓解她的被遗弃感和分离焦虑,提供了支持。
经过心理治疗的倾诉和家人的接纳,刘姨,接纳了丧失事件,完成心理的整合,重新发展出应对丧失事件的,情绪认知行为模式,于是,她就可以重新生活了。
哀伤的完成,是让这次治疗起效的因素。
对于哀伤的忽视和误解,往往会让哀伤者延长哀伤,在遭遇经历丧失事件之后,继续经历精神上的折磨。不仅对哀伤者个人身心造成莫大的影响,同时也会造成哀伤者的家庭,工作单位,医疗保健系统都造成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对哀伤反应多加重视和了解。让哀伤者得到及时的心理帮助和辅导。
原文地址:
广州日报《全身到处痛 抑郁指数高》
下一主题:自责,让我们陷入痛苦的泥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