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DV现场】恋物癖是不是心理变态? |
玩具在儿童成长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启蒙教育作用,玩具是儿童天使和伙伴,是孩子们的最爱。但儿童玩具的质量优劣和安全性能是否可靠,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健康安全。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每年因玩具存在的质量与安全隐患造成的伤害事件高达数万起,部分假冒伪劣、粗制滥造的玩具产品,会成为直接危害孩子们身心健康的“隐形杀手”。当家长发现孩子把“危险玩具”当做游戏玩具并有攻击行为时,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
2017年6月24日,广东电视台《今日关注》栏目特约记者张浩、摄影师郑海成围绕“孩子与危险玩具”话题,采访了我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王蓝老师。
记者问:孩子喜欢拿危险玩具攻击他人,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攻击行为?
王蓝老师答:攻击性行为是孩子中很常见的行为方式,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多,当孩子出现攻击行为时,是在心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家长应当去了解孩子攻击行为背后的动机,很多情况下,孩子不知道如何用其他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气愤,于是就采取最简单和直接的方式——攻击。当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尝试、努力遭遇失败或者受到别人侵犯的时候,最容易爆发攻击性行为。
孩子被家长忽略后,会通过各种方式获得大人的关注和自我的满足,长期得不到关注也会引发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比如,有的孩子通过制造麻烦以引起父母的注意。当孩子感到自己无能,希望获得权力时,也可能通过攻击他人以表现自己的强大,满足追求成功的心理需求,获得“成就感”。
但其实攻击性强的孩子在社会交往方面、人格发展方面都会比别的孩子遭遇更多的困难,如果孩子陷入“挫折——攻击——不良心态满足——再次挫折”的恶性循环当中,会导致严重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
记者问:家长该如何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
王蓝老师答:每一个孩子都会犯错,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大声呵斥,去阻止孩子犯错,冷静下来思考,如何将其“犯错误”过程中的不利和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
心平气和地倾听孩子,明白孩子想要什么。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是家长必须做的一件事情,但是有的家长却不会正确纠正自己的孩子。一般的家长不是通过无止尽的唠叨,就是通过打骂孩子来纠正孩子的错误。其实这样是不正确的,这样不仅让孩子心理受伤,还会对亲子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适当纠正“错误” 孩子所犯错误,教会孩子学会正确的行为,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出“犯错”在什么地方,会造成什么后果,告诉他下次正确的做法,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在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否定的同时,你应该向他提出正面的建议,让孩子会在自我修正的过程中逐渐成熟。
在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同时,也对家长的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父母需要时常检查自己的言行,看自己有没有成为教育孩子的反面教材,孩子的成长也督促我们进入完善自我的新的历程,当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快乐将成倍增长。
记者问:家长平时该如何教育孩子远离“危险玩具”?
王蓝老师答: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提醒孩子不要把玩具以及玩具上的小部件放进嘴里,避免误吞,家长应该注意做好安全监控。尤其是低龄儿童玩玩具的时候,应该时刻有家长陪同。年龄较大孩子可以教会孩子注意检查玩具的说明:看看玩具是否通过安全合格检测?仔细阅读玩具上的标识,了解玩具的安全等级。尽量选择有品质保障、可靠厂商的产品,“三无”产品、“山寨”玩具千万要避免购买。
除了家庭,学校是孩子们主要的学习场所,不少具有危险性的玩具就出现在校园周边,比如上文中所提到的“牙签弩”,可见,除了家长应该注意,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校附近文具店、商店销售不良、不安全玩具行为的整治,对不合格玩具应在媒体上公示曝光,对经销不合格玩具的商家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下一主题:【媒体采访】危险游戏“人体刺绣”造成青少年很大身心伤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