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媒体采访】孩子有攻击行为是正常的吗?

前段时间,网络曝光了一名叫“蓝鲸”的游戏,这款从俄罗斯流入境内的游戏,诱导和操纵游戏参与者自残甚至自杀。然而,就在刚刚不久,另一类似的危险游戏“人体刺绣”又悄悄在网上流传起来,体验者也同样多是一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

 

“人体刺绣”是一种极端自虐游戏,这种危险游戏要在肉体上穿针引线,流行于青少年。网上有教学贴,涉及到用什么针和线,怎样缝才不疼。该游戏对身体伤害很大,一旦有细菌或病毒侵入,很可能引起败血症。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青少年的孩子沉迷这种游戏,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引导孩子远离这种极端游戏?

 

2017年6月24日,广东公共频道《DV现场》栏目特约记者李蕴、摄影师包明威围绕“青少年为何沉迷危险游戏”话题,采访了我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王蓝老师。

 

记者问:青少年沉迷自虐游戏的原因是什么?

 

王蓝老师答:作为小孩,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出现在沉迷这种自虐游戏行为,和青春期孩子的年龄阶段特质是相关的,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标新立异,标榜自己的独特性,追求刺激,以获得认同感,追求新奇感。

 

发现孩子长期沉迷在这种危险游戏中时,家长应当给予高度关注,关注孩子内心世界,沉迷在这种游戏无法自拔的孩子在心理层面上是有一定缺失的,在家庭中没有得到认同的孩子,或者是在学校被忽略、被欺凌的孩子,家长没有及时正面干预,就容易出现这样子的行为问题。

 

记者问:家长以严厉的方式进行教育,可以制止孩子这种极端自虐行为吗?

 

王蓝老师答:有些家长会以粗暴、冷嘲热讽,或者是讲大道理的方式,对待孩子这种行为,这些方法其实都是不太合适的。家长发现孩子这种行为时,处理这些行为时,不能以呵斥、打骂等方式,在处理孩子的这种极端行为时,家长首先要梳理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情绪状态稳定下来,能够心平气和,用平等地和孩子进行沟通,尊重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是理解他、尊重他,能够给到他支持的。

 

尊重理解并不等于认同孩子的行为,家长尊重理解的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可以告诉孩子做这样子的行为会给自身带来怎样的伤害,同时也可以让孩子明白还有另外更健康的方式来满足内心的需求。

 

记者问:如果孩子沉迷这种危险自虐游戏,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做才好?

 

王蓝老师答:青少年群体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是一个非常纠结和矛盾冲突的年龄,一方面孩子非常需要自我独立,非常希望有自由空间,成为小大人;另一方面孩子依旧是对父母有所依赖,他们需要得到父母的支持和帮助,家长的理解、认同和尊重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沉迷这种危险的自虐游戏中,家长应当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变化,及时发现孩子这种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是什么,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安全的滋养环境,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情感沟通链接,给予正向引导,这点很重要。

 

孩子有自虐倾向,通常是有心理上的情绪问题,在生活中有压抑的事情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缺失的情感无法得到满足,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存在感,孩子便会用身体上的刺激来宣泄自己情绪上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当要和孩子进行沟通,给孩子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当家长无力引导时,必要时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进行帮助。


下一主题:【媒体采访】再现危险游戏! “人体刺绣”引追捧